现在的造车新势力是越来越会玩了,从最初疯狂拉性价比,到现如今的开始钻研中高端市场,研究消费者对智能化的诉求,并绕开传统车企对品牌价值的过分追求,通过服务打动消费者。
比如蔚来汽车,在12月24日晚的NIO Day 2022发布会,就给了我们这样一种新的体验,但是在惊喜的同时,我似乎也感觉到了一丝丝危机。
【资料图】
此次NIO Day 2022发布会主要是发布了两款新车和第三代换电站,两款新车是中大型轿跑SUV:EC7,还有2023款的ES8,第三代换电站实现单次换电时长缩短20%、服务能力提升30%,以及500kW超快充。
有没有亮点?
首先2023款EC7凭借3.8秒破百实力,成为蔚来旗下跑的最快车型,没有之一,100-0km/h最短制动距离仅为33.9米,先期推出75kwh和100kwh两个版本,续航分别可达490km和635km,后续会追加150kwh版本,续航里程提升至最高940km。
其次2023款ES8作为改款车型,与EC7一样搭载蔚来最新的Banyan智能系统,和蔚来PanoCinema全景数字座舱,同样提供75kwh和100kwh两个版本,续航分别可达465km和605km。
今年以来,ES8月销量高点出现在6月份,总共售出1684辆,11月份只有705辆,ES7前期受产能限制,月度交付量始终起不来,11月份在走出产能困扰之后,也只交出了4897辆的成绩单,是蔚来品牌卖的最好的一款车,EC6、ES6则均出现明显的月销下滑。
从各款车型市场表现来看,蔚来似乎缺少一个真正能够起到带动作用的爆款车型,就好像理想ONE、理想L9一样,ES7并不具备爆款潜质,而蔚来要想打造一个可以保持月销万辆的绝对爆款,就目前产品序列来看,似乎并不容易。
对于蔚来来说,新品发布的同时,确实存在危机,这个危机就是高端市场的体量有限,价格起到了很大的决定性作用,而它主要依靠老客户推新拉动消费,增量十分有限,短期内不可能建立起诸如奔驰、宝马等高端品牌的价值感,和大众认同感,也就不可能出现销量的井喷。
也许蔚来要想达到纯电动高端品牌的顶峰,还需比较漫长的时间周期,前提是没有出现更强大的对手,但这种乐观思维是不现实的。
押注服务与连年亏损的冲突
蔚来一直寄托于换电站这个高投入平台,其实就是想通过这种缺乏竞争的服务手段,提升品牌好感度,毕竟其他牌子真没有搞这个东西的。
一方面是国外早有人尝试过,但最终失败,绝大部分车企仍停留在侧重于销售的运营思维上,而且传统车企都普遍不够重视售后服务,这里指的是类似于换电站的服务,像售后保养等,4S店早已不具备任何竞争优势。
一方面是投入太大,蔚来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的近1300个换电站,总投资额预估高达9亿美元,这还不算后续运营期间产生的各种成本。今年Q3蔚来营收130亿元,保持同比正增长,但亏损额高达41.42亿元,创下年内季度亏损新高,三季度毛利率降低至13.3%,每卖出一台蔚来汽车,就亏损13万元。
换电站的优势就是缺乏竞争,可以极大地提升客户满意度,不足之处在于前期高额投入,与遥遥无期的回报,形成鲜明对比。
还有一点,蔚来依然是一个不具备高销量支撑的新势力,在原材料议价方面缺乏谈判优势,今年以来动力电池成本飞涨,研发、生产过程的管理成本激增,营销投入持续加大,直接导致其造车成本大幅度增长,毛利率持续下滑。
而且蔚来还正在加大手机、子品牌等方面的投资力度,期待多点开花,但其新能源汽车这一主业还未成型之前,搞副业似乎有点操之过急了,除了无谓的增加成本,好像看不到希望。
对于李斌来说,换电站的赌注成分很高,虽然今年单日全国换电高达3万次,但过小的体量,仍无法满足企业对于缩短盈利周期的诉求。
细分市场正在被迅速瓜分
像蔚来押注服务的举措,其实很好理解,面对BBA等高端品牌,我们缺少品牌竞争力,拿什么去跟人家拼,只能依靠服务,让客户明白,卖出汽车只是第一步,后续我们会给你提供全方位、高智能化的服务体验,你感觉车子卖的贵吗,这服务费是不是早就加到车价里去了?
今年以来,蔚来40万元以上产品的市占率极速下滑,从之前峰值14%,下降到7%,30万元以上产品市占率则从39.48%的峰值,下降到如今的26%,所以此次NIO Day 2022发布的两款新车,我并不看好其后市表现。
关键词: